Home

 

有關團康——典範與創新

        經常在帶活動時,我會這麼樣的想:如果能夠創造出一個屬於自己的活動,那不知道該有多好。能夠創造出一個新的活動,我想是每一個康輔人最大的夢想,想想看目前自己所學會的活動,每當在複習與檢視它的結構與流程時,總會為前人的智慧所折服。

  1. 為什麼他(她)們能夠創造或鋪陳出這麼優秀的活動內容呢?
  2. 為什麼他們可以擁有如此的創意去憑空想像出這樣具有效果的活動呢?
  3. 究竟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可以去激發那些前輩,去對活動的內容進行構思呢?

        上述的疑問,總是困擾著我,尤其當自己的活動經驗隨著時間而累積時,經常會感到一種無奈,一種無法去突破自我的悲哀,現有的活動帶領已經不能滿足自己的成就慾望時,陷入瓶頸的感覺就有如夢靨般時常的出現,常會在活動帶領途中,對自己重複操做相同的活動而感到無力與灰心,尤其是當自己所會的活動已被帶爛,爛看到連臺下群眾都知到我的下一步驟時,這樣的感覺會特別的強烈。

        於是我經常會想,我能不能夠創造出屬於我自己的活動?

  剛開始時興致昂昂,開始廣泛的學習當時所可能收集到的活動內容,如各種形式的團康、大地遊戲、童軍活動、輔導遊戲……等等,然而收集的功夫下的越深,卻發現到現有的活動已經涵蓋了極大的範圍,以現下我的實力根本就無法超越出其左右,就連想另創新途,在絞盡腦汁後,也不得不宣告放棄,懂得越多,也就越感覺到自己的無能,到這個時候,如何創新?

  已不再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成就慾望,而是感到非常的好奇,對於各種活動的發展史產生了好奇,並且對於未來的活動發展趨勢也產生了想要一探究竟的慾望,想要弄清楚究竟要在什麼樣子的條件之下,才有可能去創造出一個新的活動呢?可惜的是終究於大學四年之內,這個問題我始終沒有弄清楚。

        而後上了研究所,在攻讀碩士的過程時,接觸到過去未曾理解過的許多有趣的學問,而其中科學哲學是一個極吸引我的領域,或許是為了滿足自己理化成績低落的自卑感吧,以為透過對科學哲學的研究,就能夠進入自然科學的大門內,於是對此投入了相當的心力,在科學哲學的思想發展過程中,孔恩先生是一個極為重要的人物,其所著作的「科學革命的結構」一書,是任何接觸研究方法或知識論的學生所必讀的經典著作,孔恩原是一個物理學者,在一次無意的閱讀經驗中,產生了對科學發展過程的疑問?如何去理解由牛頓到愛恩斯坦?如何去理解不同科學理論彼此的替代過程?而科學家又是如何去選擇其研究時所適用的理論?在閱讀的過程結束之後,我試著去整理自己對孔恩理論的理解時,突然的發現其所言之科學革命,同我過去朝思暮想的團康創新,在事件的本質上,有著極為相似之處,而兩者的演化過程也多有雷同,那我可不可以將孔恩對科學發展的分析,移植到我對活動創新的探討上呢?

        結論是可以的!在孔恩的諸多概念中,最為人所知的就是關於「典範」的定義與描述,典範是一套指導科學研究者進行研究相關事項的整體性思維,它可以指導研究者對研究標準、程序、結果的判斷過程,也是研究者遇到問題時,指引其思維的明燈,牛頓的力學就是一種典範,而化學中過去分析空氣時所用的「燃素說」也是一種典範,目前物理學中熱門的「量子說」當然也是典範的一種,而這些典範在過去的確也促進了人類科學的發展,雖然在目前它們已被證實是有所缺陷,然卻不影響其於科學發展中所曾有的價值。

        在孔恩的概念中,典範的移轉就是一種科學革命的過程,但其革命的起源卻是因為舊有典範其解釋現實、問題的能力日益衰減,當越來越多的問題產生,而舊有典範無能為力時,那麼科學家就會試著去建立新的假說,而後再由其中被驗證的假說逐步發展成為新的典範,而在新的典範發展完備之前,科學家們仍應以舊有的典範作為研究時的指導,並盡量的以其去解決問題。

        而團康活動的創新亦復如是,現有的活動性質大多源自於相同的典範,如:自然儀式或人際行為的模仿,其使用的結構也大多相同,如:音樂、動作是每一個活動中必備的條件,而合作與競爭也是活動中常見的設計理念,這些相似之處就是因為其設計時,都受到相似典範的影響,所以才會有許多類似之處,如:小白兔vs.小小螢火蟲、潑水歌vs.頭兒肩膀膝腳趾、蘿蔔蹲vs.攻砲臺、碰碰vs.警察抓小偷……此種例子隨處可得,也應此若活動的設計者無法跳脫出其學習典範的影響,其欲創新的概念自然也就跳脫不出窠臼,至多也只能做到改良而已。

  但是此種改良的過程,即是孔恩所言的科學承平發展時期,大量依此而創造的活動,滿足了參予活動者的需要,一直要到需要不能被滿足,問題無法被解決,此時才產生了危機,而危機即是科學革命的階段,換言之,唯有現有典範所產生的活動無法滿足參予者時,才有可能產生改頭換面的機會,只要還有多數人吃這一套,那麼這一套也就有其繼續存在的價值,而在這樣情況下的活動,也遠優於沒有典範指導,僅為個人努力後的創新結果。

        到此我才明白,何以當初的我無法開宗立派、自成一家之故,也才明白何以我努力的結果遠不如手上舊有的節目,那正是因為優秀的我早就是過去典範影響下的結果,越是優秀也就越無法看透,結果就好像是如來佛與孫悟空般,僅能在似曾相識的活動中打轉,而也只能由流程與佈局著手,去過過活動創新的癮罷了!

        由上述的分析,我想可以提供各位同好一個良心的建議,即是:現有的活動典範,仍具有極大的詮釋能力,故當務之急應是改革現有活動,使其趨於盡善盡美,而非另闢領域、當家作主,一個典範的移轉,同整個大環境有著密佈可分的關係,唯有整體環境劇烈變遷,典範才可能有所變更,而在目前此種穩定發展的階段,只能說改革會比革命好!活動的改良會比創新的效果更佳!